第03版:文旅资讯

PDF版阅读

下一版

上一版

共工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下载

慈孝堂:乡贤回归引领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助力生态康养

2022-07-25 共工日报社电子版

“四围山色九曲溪,半是仙源半是城”,自古以来,萧山最南端的千年古镇楼塔以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而闻名,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便坐落于此,慈孝堂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康养产业开发与中医磁灸健康文化建设。

从立志出乡到反哺家乡

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楼中平独自一人走出乡村,从萧山南下深圳,在深圳改革大潮中,楼中平积累起了“第一桶金”。有了一些经济基础,楼中平逐渐在深圳寻求扎根的产业,便开始了磁与健康产业的最初摸索。

在此之前从未接触磁康养的产业,困难不断。“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我遇到过很多挫折,2005年、2006年销售不好的时候,我变卖了开发区很多的土地和房子,员工也从100多人剩下7个人.....”然而浙商具有吃苦耐劳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让楼中平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事”,从此走上了越来越开阔的康养产业化之路。

2012年,楼中平先生成立了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此后陆续申请通过近百项磁灸国家专利,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建立了“磁灸”“负磁场”“能量加载”三大核心技术优势,通过3000多家专卖店,产品畅销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并且走出国门,在韩国及美国等海外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成为磁康养行业的引领者。

“我愿意尽绵薄之力,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慈孝堂董事长楼中平先生当过兵,也是一名党员,作为楼塔人始终怀揣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责任和使命,此外楼中平身上浓浓的乡村情怀深受父辈影响,他父亲楼永璋曾担任过雀山岭村近30年的村支书,上个世纪70年代,发扬萧山人“勇立潮头”的围垦精神,带领村民开荒种茶、种经济林、种蘑菇,使该村成为当时当地最富足的村庄之一。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家乡振兴,因此,楼中平先生积极响应省委“两进两回”号召,与楼塔镇政府签订了“两山康养造血项目”的协议。

秉承“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理念,将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重要支点。在楼中平的生之养之的家乡——楼塔,迈出了慈孝堂乡村振兴计划的第一步。

据了解,慈孝堂在“康养+旅游”的新形势下,推出“康养村舍”项目,以楼塔百药山中医药为特色打造的乡村康养共富基地,围绕特色主导产业,聚合相关产业,建构产业生态系统让小镇“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让小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这个占地15亩的康养村舍,以乡村自有特色和空间为依托,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文化、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把康养产业植入乡村,带动村民利用闲房,闲地,闲人,切合楼塔特有的百药山中药道地特色 ,催生乡村振兴文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链条,打造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乡村振兴特色IP。自今年2月村舍开放以来,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度假。整个康养村舍周边项目给到了很多农民就业岗位,带动了整个村中农民的就业机会,实现彼此融合,共生致富。

“对我来说,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去年夏天,楼中平动员在美国留学9年的儿子回国,成为雀山岭村村支书助理,负责慈孝堂在当地项目的对接。

科技赋能助力生态康养

“以前我主要做声光磁电波产品,现在我想把高科技用到农业上,种植养殖出安全健康的食物。发挥农村的富余劳力、空置房屋和闲置土地,发动村民一起建设康养村舍,来带动‘乡贤回村+资金回村+科技回村+青年回村’。”在慈孝堂董事长楼中平看来,如何让农村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成为农民揣进口袋中实实在在的钞票,让城市与乡村资源实现互补和良性互动,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利用节假日或年休假到乡村旅游、度假、康养,用现代科技赋能农村,带动村民增收,使农业稳定、农民富裕、农村美丽。

乡贤回归、科技进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4月17日,在“中国生态修复设计之父”朱仁民等近20位光荣浙商大家庭成员的见证下,“100名乡贤造福百个乡村”慈孝堂乡村振兴计划,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正式启动,该活动由慈孝堂科技主导,面向浙江89个县(市、区),征集100位乡贤造福100个乡村,通过全面导入慈孝堂科技的康养民宿和高效益生态农业体系,推动乡贤回归,引导科技进村,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暖春四月,莺飞草长,连空气中都带着草木的芬芳。走进慈孝堂旗下中量生态农业楼塔基地,只见数个大型养殖槽,槽内鱼儿在水中欢快畅游,旁边是排排水培蔬菜,豆苗、番茄、青椒等菜苗长势喜人,没有虫咬,没有污水,一派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象。

“中量生态农业是慈孝堂构建的健康生态体系的一部分,通过高精尖的现代化科学手段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可以生产出富硒、富锌、富钙的农产品,使大众得到健康食材。”光荣浙商、慈孝堂科技董事长楼中平表示,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日益关注。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吃出“品质”和“健康”,去年6月,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大隐公益基金和杭州慈孝堂科技下属中量生态农业科技联合捐建价值80万元的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芽菜鱼虾共生系统”,正式投入运营。6000条可爱的鲈鱼,首次“游”到台江,“游”到台江县民族中学。

窗外是别有景致的苗族风情,窗内是慈孝堂对农业的创新实践。从乱糟糟的杂物间到井然有序的芽菜鱼虾共生系统,变化的不仅是呈现的表面,更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好奇。“看!它们游得多快活!”“这里的蔬菜太神奇了,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台江县民族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满怀好奇心,看鲈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满怀期待地看着绿意盎然的菜苗,期待它们的成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重点在教育。“让台江的孩子们扩大想象力,同时为苗族人民打开一扇生态科技农业的文明之窗,通过这扇窗口看世界,是我们这个公益项目的宗旨。”楼中平表示,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时代楷模、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荣誉校长陈立群(原杭州学军中学校长)的这句名言深深感动了自己。

仁爱济世,厚植中医仁者的家国情怀

作为楼塔人,楼中平每次回老家,都会去楼英纪念馆逛逛:数百年来被楼塔百姓尊称为“神仙太医”的明代医学家楼英,自小天赋聪颖,20岁时便开始行医,步入中年,医术炉火纯青。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对老弱和贫困患者分文不取。“孜孜以活人为务,绝口不谈声利事”“活为人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惠天下”的高尚仁德和济世清风,广为传颂。

从中,楼中平坚定了人生的方向也增强了自信。每每翻看楼英所著的《医学纲目》,都会让他更加坚定初心。作为康养事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将康养产业发扬光大,是楼中平和慈孝堂肩负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慈孝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投身于公益事业,不忘回报社会。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而身在医养健康领域的楼中平,更能感受到疫情的严峻和医护人员的辛苦。战疫情,召必回。一句“国家有需要”,浙商精神义不容辞、兴业报国之情溢于言表。疫情来袭的时候正值一二月份,天气寒冷,很多医护工作者都是冒着严寒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慈孝堂科技累计向一线捐赠智造太阳取暖器330台,并筹集现金捐款,合计价值近500万元,为抗击疫情奉献了力所能及的力量。2021年7月河南特大水灾的赈灾援建的捐助,2020年对台江民中高三毕业生的“圆梦大学助学行动”,逢年过节针对全国各地区敬老院的送温暖行动,企业深度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康养村舍项目投建运营。

像楼中平先生这种关键时刻顶得上去的信心,来自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这种信心,来自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种信心,来自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这种信心,来自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

这种济世惠民的中医仁者文化,影响了楼中平的价值观。走进慈孝堂,白色墙壁上醒目的“慈爱真诚为做人之本,孝敬忠诚为做人之德,堂堂正正为做人之福”的27字企业文化,朴实地诠释了慈孝堂的内涵。慈孝堂一直努力践行“温暖他人 丰富自我”的社会责任,在重视研发磁灸产品功效给用户带来健康的同时,一直在传递正能量的价值坚守, 做一家有担当、有使命感、有爱心的企业,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

聚焦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助力生态康养。楼中平认为,推广康养产业不断提升康养旅游的文化含量,发展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高康养功能的康养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发展与高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不断强化科技研发,将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重要支点,推动科技力量向农村地区延伸,让更多群众受益。

面向未来,慈孝堂将继续发扬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康养思想,不断提升康养旅游的文化含量,发展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高康养功能的康养旅游产业,深挖文化内涵、加大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内容中图片版权均由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共工日报社使用。

文/图:陈丽丽、黄为树

 

Copyright ©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日报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